設計師費用不透明?一次搞懂「全包式」、「純設計」與「統包」的差異

透過本文您將瞭解…

設計師費用不透明?一次搞懂「全包式」、「純設計」與「統包」的差異

在裝潢預算中,最容易模糊的部分往往不是材料或施工費,而是「設計師費用」。

許多屋主在簽約前看似清楚報價內容,開工後卻發現追加、項目重複、監工費未含在內等狀況接踵而來。

 

究其原因,不外乎三種合作模式的混用與誤解——「全包式」、「純設計」與「統包」。

不同模式代表不同的服務範圍與責任劃分,也直接影響最終預算與成品品質。

 

本文將帶你釐清這三種常見設計合作方式的差異,並解析各自的收費邏輯、優缺點與適用情境,

幫助你在面對報價單與簽約時,能更有底氣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合作方案。

 

👀 延伸閱讀:②裝潢裝修預算該怎麼抓?5 個關鍵建議讓你不超支、不被坑

目錄

設計費為何常常不透明:三個根本原因!

多數屋主在詢價時,最常聽到的回答是「要看現場狀況」或「這要再細談」。

其實,設計費的不透明,並非業者刻意模糊,而是因為設計服務的範圍差異極大。

設計費為何常常不透明:三個根本原因!

 

以下三點,是造成費用難以比較的主要原因:

服務範圍不一

有些設計師只負責平面規劃與材質建議,有些則包含工程監工、家具採購甚至軟裝搭配。當服務內容不同,收費自然落差極大。

報價方式各異

有人按「坪數」收費,也有人依「設計項目」細分;若再加上「圖面張數」、「複雜度」、「工期」等變因,整體結構就更難對照。

資訊不對稱

市場上缺乏統一標準,屋主往往只能憑感覺比較。不同公司報價單格式不一、項目名稱不一致,導致誤會與落差頻傳。

 

掌握這三個關鍵,就能更清楚知道「錢花在哪裡」,也為後續選擇合作模式打下基礎。

 

👀 延伸閱讀:設計費怎麼算?一次搞懂設計師不說的報價邏輯

 

 

三大模式解析:全包式/純設計/統包!

三大模式解析:全包式/純設計/統包!

不同的合作模式,決定了「費用怎麼算」、「誰來負責」以及「出問題誰扛責」。

在簽約前,先理解三者的結構差異,才能避免預算模糊或施工爭議。

 

三大常見合作模式比較

全包式(設計+工程+監工)

定義:設計師或公司從設計、材料、發包到監工,全程一手包辦。

費用結構:以總工程金額的 10%~15% 為設計費,或報全包價。

  • 屋主省時省力,溝通單一窗口。
  • 設計與施工整合,品質穩定。
  • 費用較高,須選信譽良好公司。

純設計(僅設計與規劃)

定義:設計師只負責規劃與繪圖,不參與工程與監工。

費用結構:依坪數(每坪約 3,000~8,000 元)或項目報價。

  • 費用透明,彈性高。
  • 需自行找工班、監工。
  • 適合有經驗或小型改造案。

統包(設計+工程發包)

定義:由統包商負責設計、工程與發包管理,設計師未必全程監工。

費用結構:以工程總價為主,設計費可能含在內或另計。

  • 流程簡化,對單一窗口。
  • 施工效率高,但細節較粗。
  • 合約須明確,避免責任模糊。

 

 

三大模式優缺點速覽:何時該選哪一種?

三大模式優缺點速覽:何時該選哪一種?

選擇哪一種合作模式,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,而是要根據「預算」、「時間」與「信任」三個面向綜合評估。

 

如何選擇最適合你的合作模式?

預算考量

若預算充足、希望整體風格一致又不想煩心細節,「全包式」是最省時省力的選擇。

但若希望靈活控制成本,或本身就有人脈、懂裝修流程,「純設計」或「統包」能讓你有更高的主導權。

時間與精力

若平時工作忙碌、沒有時間親自跑工地,建議交由設計公司全權處理。

反之,若你願意親自監工、參與選材與發包,那純設計模式會給你更多自由度。

信任與風險掌握

不論選哪一種合作方式,都要確保合約條款清楚、報價細項透明。

一位有經驗、願意清楚解釋的設計師,往往比低價報價更值得信任。

選擇前多比較、多詢問,也能避免施工過程中產生責任不明的糾紛。

 

 

報價單怎麼看:常見項目與費用拆解!

報價單怎麼看:常見項目與費用拆解!

拿到設計報價單時,許多屋主常被滿滿的項目名稱弄得一頭霧水。

其實,只要先把內容分門別類,就能快速看懂錢花在哪裡。

 

設計服務費:平面配置、施工圖、3D 模擬等,屬於設計專業服務。

工程施作費:水電、木作、油漆、地板、系統櫃等,是最大宗支出。

其他費用:監工、清潔、搬運、家具與軟裝採購等,會影響最終完成度。

檢視重點是名稱是否對應同一範圍、單價與單位是否一致、是否有未含項目。若兩家報價差距過大,通常不是誰「比較貴」,而是誰「報得不完整」。

 

 

設計費的組成結構:別再誤會 3D 就是施工圖!

設計費的組成結構:別再誤會 3D 就是施工圖!

在眾多裝潢報價項目中,「設計費」常讓屋主最感困惑。

其實這筆費用並非模糊地加上去,而是由幾個明確部分所組成。

 

設計費的主要構成

平面與立面規劃費

針對格局配置、動線安排與收納整合,是整體空間設計的藍圖基礎。

施工圖與細部設計費

包含尺寸標註、材質對應與收邊細節,影響後續工班施工的準確性與效率。

3D 模擬與視覺提案費

協助屋主提前預覽成品樣貌,方便雙方確認風格方向與色彩搭配。

常見的三大誤區

將設計費視為可折抵工程費

兩者性質完全不同,設計費屬於專業智財服務,不應視為可抵扣項目。

誤認 3D 圖等同施工圖

3D 模型僅為視覺模擬,未必含有正確的尺寸與施工標註,若直接施工容易產生落差。

以低價競標為主導

設計圖面不完整、材質未標明或缺乏監工細節,往往造成後期追加支出與現場爭議。

 

 

隱藏費用來源:追加常見三類+避爭議原則!

隱藏費用來源:追加常見三類+避爭議原則!

除了設計費本身,裝修過程中最常引發爭議的,就是「隱藏費用」與「追加項目」。

這些費用並非業者惡意加價,而多半是前期溝通未明確或現場狀況臨時變更所致。

 

常見的隱藏費用來源

水電重拉與電路調整

老屋常需重新配置管線,若初估未包含在報價內,容易在開工後追加。

材料升級或型號變更

若屋主中途更改品牌、尺寸或材質,例如改用進口磚、無框玻璃等,費用自然上升。

現場狀況追加施作

拆除後才發現牆面滲水、樑柱歪斜或結構破損,皆需額外補強。

避免爭議的三項原則

合約前確認細項

要求設計師列出完整報價明細,標註哪些為「預估」或「未含項目」。

變更需書面紀錄

任何臨時修改或追加項目,都應留有書面簽核,避免日後爭議。

保留合理預算緩衝

建議預留總預算的 5~10% 作為追加預備金,以防突發支出。

 

👀 延伸閱讀:裝潢施工常見錯誤有哪些?設計師教你避開 5 大裝潢災難

 

 

報價單比較方法:三類判讀與三個技巧!

報價單比較方法:三類判讀與三個技巧!

拿到設計報價單時,許多屋主常被滿滿的項目名稱弄得一頭霧水

事實上,只要懂得分類,就能快速判斷哪些是「必要支出」,哪些屬於「可選服務」,並更清楚每筆費用的合理性。

 

三大類別判讀重點

設計服務費

包含平面配置、施工圖與 3D 模擬,是整體規劃與風格的核心費用。

工程施作費

涵蓋水電、木作、油漆、地板與系統櫃等項目,是預算中最主要的支出來源。

其他附加費用

例如監工費、清潔費、家具採購與軟裝搭配,雖非必要,但會影響最終完成度與質感。

比較報價單的三個技巧

逐項比對名稱與內容

不同公司項目名稱可能不同,務必確認是否對應同一範圍。

檢查單價與單位

留意報價單是否按「坪」、「件」或「工項」計算,以免誤會。

詢問未列入項目

若有未包含項目(如拆除、運輸、電料),應事先釐清是否另計。

 

 

選擇前先釐清自身條件:預算/時間/信任!

在選擇設計合作模式之前,先花點時間了解自己的狀況:預算範圍、可投入的時間,以及想參與的深度。

選擇前先釐清自身條件:預算/時間/信任!

 

以下三項思考方向能幫助你快速定位:

預算彈性

若你預算充足、希望省時省力,「全包式」或「統包」能帶來最高穩定度;反之,若預算有限,「純設計」能讓資源運用更彈性。

時間投入

沒時間盯工程、又希望效果穩定,建議交由統包或設計公司主導;若樂於親自參與、喜歡比較材料與工法,純設計更能發揮你的主導性。

信任與溝通

設計是長期合作,信任感與溝通效率遠比價格重要。選擇讓你「講得通」的設計師,比找到「報價最低」的更關鍵。

 

 

從透明開始,讓預算與品質取得平衡!

不論選擇全包式、純設計或統包,最重要的始終是「資訊對等與溝通透明」。

先釐清需求與預算邊界,再對照報價細項與合約條款,很多爭議其實在開工前就能避免。

從透明開始,讓預算與品質取得平衡!

 

只要你願意把理想生活樣貌說清楚,設計師也能用專業幫你實現。

理性討論、彼此信任,預算自然穩,品質也會跟著上——這樣的合作,才是真的安心又愉快。

 

 

找到好的室內設計的價值

  • OD 專業服務遠不止於美學

看到這裡,你或許會覺得室內設計公司挑選過程如此繁瑣複雜,甚至有些令人卻步。

的確,尋找一個值得信任的合作夥伴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。

然而實際上,找到一位真正優秀的室內設計師所能帶來的價值,遠遠超過你付出的時間與金錢成本。

 

OD Studio 設計師日常
OD Studio 設計師日常

OD Studio 的室內設計不僅僅是將你的家變漂亮,更是一個專業的整合者、問題解決者和預算管理者。

我們能:

  • 提供專業的空間規劃與建議:

    根據你的生活習慣、家庭成員、未來需求,提供最適切的空間配置建議,最大化空間的使用效率與舒適度。

  • 為你量身打造獨特的風格:

    深入了解你的喜好與個性,創造出專屬於你的、獨一無二的居家風格,而不僅僅是複製雜誌上的圖片。

  • 控制裝潢預算規劃:

    根據你的預算,提供合理的設計方案與材料建議,並在過程中協助你掌握費用支出,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或超支,同時也能有效管理室內設計費用與工程款。

  • 提供專業的材料與工法知識:

    他們熟悉各種建材、五金、設備的特性、優缺點及市場行情,能為你推薦最適合且品質可靠的選擇,並確保工法正確,提升裝潢的耐用性與安全性。

  • 擔任你與工班之間的橋樑:

    設計師通常具備與工班溝通協調的專業能力,能將設計圖說精確地傳達給工班,並在施工過程中解決現場問題,確保施工品質。

  • 節省你的時間與精力:

    裝潢是耗時耗力的過程,好的設計師能為你分擔大部分的協調、監工與採購工作,讓你無需事必躬親,可以專心於自己的生活與工作。

  • 避免不必要的錯誤與損失:

    憑藉其專業知識與經驗,設計師能預見並避免許多潛在的設計或施工問題,讓你避開裝潢陷阱,省去未來可能產生的高額修繕費用。

  • 提升房屋的價值:

    精心設計與施工的房屋,不僅能提升居住品質,在未來有轉售或出租需求時,也能顯著增加房屋的價值。

 

因此,將室內設計公司挑選視為一項重要的投資,而非僅僅是裝潢過程中的一項支出。

花時間找到一位真正值得信賴、與你契合的室內設計師,將是你打造夢想家最明智的決定。

學會如何選設計公司,遠離黑心設計公司的困擾,你的裝潢之路才能走得更踏實、更安心。

 

 

設計師費用不透明常見問題 (FAQ)

 

Q1:為什麼不同設計公司報價差那麼多?

A1:因為「服務範圍」不同。有的設計師只負責平面配置,有的連監工、軟裝都包進去。

再加上有人按坪數算、有人按項目算,自然落差大;重點是先釐清報價內含哪些內容。

 

Q2:全包式、統包、純設計到底怎麼選?

A2:如果你預算夠、想省時間,「全包式」最省心;如果想自己掌握進度、控制花費,「純設計」更彈性;而「統包」則介於兩者之間,適合希望流程快、但願意少管一點的屋主。

 

Q3:設計費真的能議價嗎?

A3:可以談,但別只比「便宜」。關鍵是報價裡包含哪些服務:是否有 3D 模擬圖、監工次數、材料建議等。

低價往往代表時間與細節被壓縮,反而可能多花冤枉錢。

 

Q4:裝修時最常被追加的項目有哪些?

A4:最常見三種:① 水電重拉、② 材料升級、③ 拆除後才發現結構問題。

建議預留 5~10% 預算緩衝,並要求每次變更都用書面紀錄,避免爭議。

 

Q5:要怎麼判斷設計師值不值得信任?

A5:好設計師願意「解釋清楚」,報價細節透明、圖面標註完整、溝通順暢。

遇到能清楚說明費用結構、風格方向與工程內容的設計師,通常比一味報低價的更可靠。